电话:400-6368-3512
地址:山东潍坊
2024 年 4 月 25 日 20 时 59 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震撼启程。搭载着神舟十八号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 3 名航天员组成,3 人均为 “80 后”,叶光富担任指令长。
长征二号 F 遥十八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总指挥为荆木春,总设计师为容易。该火箭是捆绑四枚助推器的两级运载火箭,采用 N2O4/UDMH 推进剂,起飞重量为 480 吨,全长 58.34 米,以二级直径为 3.35 米,助推器直径为 2.25 米,整流罩直径为 3.8 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8500 千克。其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最大特点,可靠性指标达到 0.98,安全性指标达 0.997。顶部的逃逸塔可在火箭出现故障时使箭船分离,确保航天员安全。
神舟十八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八艘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总指挥是何宇,总设计师是贾世锦。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 14 个分系统,是中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神舟十八号继承了前期型号的总体布局结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针对空间站阶段任务需求,开启了组批研制模式。
神舟十八号在太空肩负着重大科研任务。其中,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实现了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该实验将为构建空间长期稳定运行的复杂ECO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空间密闭ECO物质循环研究提供支持。通过观察斑马鱼在微重力下的定向行为非正常现象,科学家能更好地了解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
此外,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也在神舟十八号上开展。该研究以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航天员不仅要观察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和授粉过程,还需进行植物茎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这些科研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多个领域,对于推动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太空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神舟十八号乘组进行了多次出舱活动。2024 年 5 月 28 日,神十八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历时 8.5 小时,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7 月 3 日,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这是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阶段进行的第 16 次出舱活动。两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对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的舱外电缆进行防护装置安装,主要是针对有几率存在的空间碎片撞击风险,展开相关防护作业。通过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施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航天员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安装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后,还进行了巡检点的拍照工作等。
在轨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日常照料和管理,保障空间站正常高效运行。他们按计划进行空间站的维护维修与状态巡检,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的同时,还对空间站内的科学实验装置进行器件更换和测试。例如,完成燃烧电磁阀转接线缆安装,对燃烧科学实验柜进行燃烧器更换、抽真空排废气等操作,对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实验腔体进行样品更换、轴心机构维护等工作,以及进行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组装、测试等相关工作。此外,航天员还进行站内环境监视测定与设备检查维护,使用相关设备做个人噪声暴露剂量测量,开展空气洁净度测试、风速及温度测量等工作,完成尿冲洗水箱补水、冷凝水检查、再生子系统管路状态检查等多项再生生保系统检查维护工作。同时,开展舱内环境定期清洁维护、物资整理及转移、垃圾转运存放等站务管理工作。
2024 年 11 月 4 日 1 时 24 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0 时 34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约 5 圈,用时约 7.5 小时,进入返回程序。整个返回着陆过程包括制动离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 4 个阶段,耗时约 50 分钟。
约 1 时 07 分,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出耀眼的光亮,冲破了被高温烧蚀、电磁隔离的恐怖 “黑障区”。当距离地面 10 公里左右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飞船开始缓缓下降。1 时 24 分,“嘭” 的一声巨响,一团黄色火光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底部喷出,缓冲发动机点火成功,返回舱徐徐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作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开舱手的冯毅,是返回舱落地后最先到达现场的人之一。他熟练地完成开舱准备工作后,手握开舱手柄,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随着舱门缓缓推开,三名航天员又呼吸到来自地球的新鲜空气。
2 时 05 分,神舟十八号指令长、01 航天员叶光富在医监医保人员的帮助下率先出舱,他在被抬到座椅上的过程中还不忘向镜头招手,状态十分轻松,不时双手竖起大拇指向大家致意。叶光富表示为祖国感到骄傲,感谢伟大祖国和全国人民,相信中国人在轨驻留时间纪录很快就会被刷新。
第二位出舱的航天员李聪,表情轻松,笑着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问好。他表示虽然圆满完成了神舟十八号飞行任务,但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将尽快恢复,争取早日投入训练,再次回到浩瀚太空。
第三位出舱的航天员李广苏则对半年的太空生活表达了留恋,他表示非常享受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既有回家的兴奋和开心,又有对太空的留恋和不舍。
此次神舟十八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还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早在古代,明朝的万户就尝试用火箭飞天,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激励着后人。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标志着新中国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从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成功升空,到 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再到 2021 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神舟十八号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技术验证与提升方面,神舟十八号对飞船技术进行了诸多改进与升级,如电源系统的升级等,为后续飞船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交会对接技术上,作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二艘实施径向对接的载人飞船,再次验证和巩固了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在出舱活动技术方面,航天员进行的多次出舱活动,加强完善了我国的出舱活动技术。
在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神舟十八号上开展的大量空间科学实验,涉及多个领域,拓展了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推动了太空应用技术的发展。在人才教育培训与队伍建设方面,“以老带新” 的模式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新一批优秀航天员,同时也锻炼了整个航天工程团队。在国际合作与影响力方面,神舟十八号的成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国家与我国开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不仅是一次航天任务的胜利,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为未来更复杂、更艰巨的太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航天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话:400-6368-3512
地址:山东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