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OUT了o(╯□╰)o,想更好的浏览网站,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IE8+ Chrome Firefox

拥抱合成生物学 贵州茅台“旧瓶酿新酒”

发表时间:2025-04-03 02:00:20 来源:开云app

  贵州茅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快拥抱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制造1.0时代的代表企业,贵州茅台不做“无中生有”的事情。探路生物制造5.0时代,既是贵州茅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开拓之举,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应对之道。

  茅台高层步履匆匆。近日,2025年春分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在贵州茅台国际大酒店刚刚落幕,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又马不停蹄率队调研华大集团。

  借助合成生物学,让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贵州茅台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茅台聚焦合成生物学的延伸,利用其优质资源和人才优势,不仅有助于推动贵州当地合成生物学发展,还将撬动新兴起的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表示乐观。

  按茅台酒年5.65万吨基酒产量推算,一年将产生20多万吨酒糟,可完全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之“变废为宝”。

  作为酿酒后剩余的固体废弃物,酒糟原本就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富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早前,通过与高校技术团队合作,贵州茅台开发并优化形成菌酶协同发酵工艺,成功实现酒糟发酵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年产饲料5万吨。

  茅台循环产司负责人说,目前的小试项目,主要是利用酒糟养殖昆虫,在构建合适的养殖环境下,将幼虫放入酒糟中饲养,待幼虫长大后,将昆虫与酒糟分离,烘干即可产出高蛋白饲料。

  说起来可以轻描淡写,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这里面,不但对温度、湿度、氧气等养殖环境要求极高,而且一定要选择没有携带病菌的幼虫,任何一个环节有闪失,都可能前功尽弃。

  因为后者涉及到合成生物学的一个技术难点。在离开了原生环境后,提取的菌体往往很“娇气”,人工模拟条件难以“养活”它们,更别提什么扩大培养了。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对酵母菌的持续研究,到携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科技攻关。几十年的久久为功,让贵州茅台收获了近年来最耀眼的科研成果之一——《茅台酒酿造过程酵母菌全程解析与资源挖掘》。

  假以时日,当贵州茅台进入生物制造5.0时代时,高蛋白饲料实现规模化量产,锁定的便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仅仅以宠物饲料为例。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国内宠物饲料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快速地增长,今年有望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茅台始终以开放姿态链接技术、资本与市场,让传统酿造与生物科学技术在‘双螺旋’生共荣。”在2025年春分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的表态,让外界颇为期待。

  春分论坛是中国白酒业的论道场。在东道主贵州茅台的主持下,近年来,春分论坛相继贡献了诸多院士专家对于白酒科技的深度思考和观点争鸣。今年的春分论坛,则聚焦“生物智造·合创未来”的核心议题。茅台高层的频频重磅发声,让业界充分感受到了贵州茅台加快拥抱合成生物学的那份紧迫感。

  “作为民族品牌,贵州茅台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是否做好了迎接科技变革的准备?如何永葆在行业的领军地位?”张德芹的三连问,深深叩打着每一位茅台人的心。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行业增速放缓。如何从存量市场破圈突围,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成为摆在贵州茅台面前的时代命题。而科学技术创新在产业升级和重塑赛道方面扮演了逐渐重要的角色,“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时代呼唤有担当有远见者,以高度的企业自觉践行国家使命。

  也因此,贵州茅台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决心,做出了“拥抱合成生物学”的战略选择,以期形成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的茅台方案。

  近年来,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为传统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机遇,有望推动制造升级和产业革命,催生万亿增量市场。《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预测,2028年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合成生物学将大范围的应用于占全球产出1/3以上的制造业,创造价值达30万亿美元。

  在新蓝海面前,贵州茅台希望打造的,是“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张德芹公开表态称,站在科技与传承的交汇点,茅台愿以“千年匠心”为基,以“合成生物学”为翼,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开放生态的共建者。

  从论坛频繁发声,到调研行业龙头,再到投资新赛道。贵州茅台的新布局,既彰显战略意图,也体现了一如既往的稳健。

  至今,白酒仍是不可撼动的主责主业,外界看不到贵州茅台半点“急转弯”的迹象。但在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和深入研判之后,贵州茅台的合成生物学路线年春分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上,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用“为我所用”和“我为其用”精辟总结了新赛道下的“双行线”。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指出,以传统酿造为代表的第一代生物技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开展发酵,依赖长期的经验积累。

  不过,随着需求端对于生产力的要求提升,基于经验的酿酒实践不可避免会遭遇瓶颈,要么无法扩大产量,要么没办法保证品质稳定。

  王莉认为,白酒酿造是本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体,一方面要通过合成生物学等先进的技术方法,解析微生物的酿造密码,不断诠释技术背后的科学本质。另一方面要把对科学层面的认识转化到生产酿造实践中。

  无论是3000余种微生物的发现,还是1200余种重要风味物质的解析,贵州茅台过往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揭开了“茅台酒为什么好喝”的秘密,推动了茅台酒从经验酿造向科学酿造转变。下一步,围绕着“好喝”和“不变味”的目标,贵州茅台能够最终靠合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打开微生物在酿造过程中相互作用的“黑盒”,用前沿科技护航品质酿造。

  在日前公布的2024年度茅台十大科技成果中,几乎半数涉及生物技术,这从侧面印证了贵州茅台的努力和实力。

  王莉透露,未来贵州茅台以合成生物学拓展产业带宽,致力于未来增长曲线的探索。她以在食品医药领域大范围的应用的角鲨烯为例,称其最早被发现在鲨鱼鱼翅中,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茅台酒中也微量存在。“说明酿酒环境中有微生物能生成这一物质,如果能通过合成生物学的细胞工厂模式将其产出,既有利于环保,也造福大众。”

  茅台高层表态,茅台将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解析酿造微生物的未知物种、基因及酶系统,阐明其协同机制与代谢功能,实现生物资源的利用。此外,茅台将开放产业应用场景,为生物科学技术、数字科技及AI等新兴技术提供产业化、商业化验证平台,形成双向赋能的生态模式,推动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

回到顶部